重庆:AI赋能医药产业革新,构建“平台+大脑+工厂”新生态
重庆:AI赋能医药产业革新,构建“平台+大脑+工厂”全链条新生态
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,重庆锚定“创新驱动、技术赋能”核心方向,以政策为引领、以平台为支撑、以企业为主体,重磅推出“人工智能+制药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,创新构建医药“产业大脑+未来工厂”发展新模式,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。这一战略布局不仅精准破解了创新药研发周期长、成本高、效率低的行业痛点,更推动重庆从生物医药产业枢纽向智能创新高地加速跃升。

政策领航: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,夯实AI制药发展根基
重庆此次印发的《重庆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构建了“政策护航+数据支撑+技术赋能+资金激励”的四维保障体系,为“人工智能+制药”发展注入强劲政策动能。政策明确延续“2027年每年获批1—3个创新药、累计达10个”的产业硬指标,同时推出系列突破性举措:一方面整合病理、肿瘤等优质医疗数据,建设高质量生物医药行业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,打通医疗健康、临床试验、生物样本等数据共享壁垒,为AI算法训练提供高质量“原料”,2025年已实现数据标准化处理规模提升40%;另一方面聚焦AI在靶点发现、分子生成、临床试验、数字化生产等全环节的应用场景开发,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体系。
在资金激励层面,政策针对创新药产业化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,对CDMO业务提供最高500万元支持,同时将创新药纳入“渝快保”、优化双通道购药与电子处方流转政策,形成“研发-产业化-终端应用”的闭环支持。这种全链条政策设计,既解决了企业技术升级的资金顾虑,又打通了创新成果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政策红利精准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。
平台赋能:打造公共服务枢纽,激活产业协同创新活力
“人工智能+制药”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战略核心载体,正成为重庆医药产业的“技术共享中心”与“资源整合枢纽”。平台以“开放协同、自主可控”为建设理念,整合产学研用各类资源,为本土药企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务:在研发端,提供AI靶点筛选、分子设计、成药性预测等技术工具,帮助企业大幅缩短研发周期,据测算可使分子筛选效率提升50%,中试验证周期缩短30%;在生产端,开放智能生产管理系统、质量追溯平台等数字化工具,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;在资源对接端,搭建产业链协同平台,促进药企、科研机构、医疗机构、供应链企业的高效联动。
预计2025年,该平台将覆盖80%的本地药企,带动行业研发成本降低25%,有效破解中小企业“不敢用AI、不会用AI、用不起AI”的困境。依托重庆国际生物城、荣昌国家高新区等产业载体,平台正形成“核心技术支撑+产业集群联动”的发展格局,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,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模式创新:“产业大脑+未来工厂”双轮驱动,重构产业发展格局
重庆创新构建的“产业大脑+未来工厂”新模式,正在从“数据驱动”和“智能制造”两个维度重构医药产业生态。“产业大脑”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为核心,整合产业链全要素数据,实现研发趋势预判、生产资源调度、市场需求分析等智能化决策,让产业发展更具前瞻性和精准性;“未来工厂”则聚焦生产环节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,通过5G、工业互联网、AI控制系统的深度应用,实现药品生产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与高效运营。
在“未来工厂”建设方面,华森制药的实践堪称标杆。其位于荣昌国家高新区的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智慧工厂,集成MES、DCS等人工智能系统,实现了从研发、生产到仓储物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,22条智能化生产线覆盖多剂型中西药制造,核心产品都梁软胶囊通过AI驱动的集中管控,质量一致性显著提升并成功拿下新加坡注册批文。该工厂不仅入选2025年国家级5G工厂名录,更获得西部首张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“互联网域名服务”许可证,成为西南地区医药智能制造的示范样本。这种“大脑统筹+工厂落地”的模式,既保证了产业发展的整体协同性,又提升了生产环节的效率与质量,实现了产业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。
企业实践:龙头引领+梯队培育,形成AI制药产业集群
重庆本土医药企业正成为“人工智能+制药”模式的积极实践者,形成了“龙头引领、中小企业跟进”的产业梯队。智飞生物作为本土生物药龙头,与DeepSeek达成合作,通过开源模型私有化部署,将AI深度应用于靶点发现、临床试验设计及生产供应链优化等环节,2024年研发投入达13.91亿元,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51亿元,为AI技术落地提供坚实支撑;智翔金泰-U聚焦抗体药物研发,借助政策支持的高质量数据集,优化AI辅助的抗体分子设计,14个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生物药中已有9个进入临床阶段;博腾股份作为全球CDMO龙头,将AI融入工艺研发、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,承接全球创新药研发带来的订单增量;莱美药业则利用AI优化临床试验方案,加速特色专科药研发进程。
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,重庆医药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凸显。重庆国际生物城、荣昌国家高新区等产业载体已集聚一批涵盖药物研发、生产制造、流通配送的全链条企业,重药控股作为医药流通龙头,依托完善的流通网络,为创新药快速触达终端提供保障,形成“研发-生产-流通”的完整产业闭环。这种产业集群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,正推动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方向加速迈进。
面向未来,重庆将持续深化“人工智能+制药”融合发展,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迭代升级、产业大脑的数据赋能、未来工厂的示范推广,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、降低创新成本、提升产业效率,力争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AI制药创新高地,为“健康中国”战略实施贡献重庆力量。

上一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