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实践

发布时间:2025-06-27 13:44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小编

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最新公示的首批104个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中,绵阳市以19个入选工厂成为最大赢家,其中长虹控股集团独占8席的亮眼表现尤为突出。这份涵盖长虹新能源、空调、新网科技、爱创科技、技佳精工、模塑科技、精密电子、包装材料等全产业链矩阵的名单,不仅标志着长虹"AI+制造"战略进入收获期,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深层变革。

e87ba437242fd6aa510a0c1dbd9a1437.jpeg

一、智能工厂集群的技术突破

入选工厂均达到工信部《智能工厂成熟度评估标准》三级(集成级)以上水平,其中智慧显示工厂更入选国家首批"卓越级"智能工厂。其核心指标呈现三大特征:

全流程数字化:通过部署1500+工业传感器和5G边缘计算节点,实现关键工序数控化率100%,设备联网率达98.7%

AI深度赋能:在质量检测环节应用深度学习算法,使屏幕坏点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.92%,检测效率同比提升22.6%

柔性制造能力:依托数字孪生技术,产品换型时间缩短至15分钟,支持同时生产8种不同规格产品

二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生态价值

作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"双跨"(跨行业跨领域)平台,长虹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形成显著溢出效应:

供应链协同:接入的7万家供应商中,83%实现生产数据实时共享,采购协同效率提升40%

金融服务创新: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可信数据链,累计为2500家企业提供317亿元供应链融资

知识沉淀输出:将67年制造经验封装为146个工业APP,助力中小微企业平均降低数字化改造成本35%

三、历史纵深中的转型启示

从1958年军工代号"780厂"到如今拥有23个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的产业集团,长虹的演进轨迹颇具象征意义:

技术代际跨越:完成从CRT时代手工装配到MicroLED全自动生产的四代技术更迭

组织能力重构:建立"研究院+创投基金+孵化器"的三级创新体系,研发投入强度连续5年超4.5%

产业价值跃迁:智能家电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8.7%,工业互联网服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62%

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评价:"长虹构建的'终端+平台+服务'新型制造体系,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。"这份入选名单背后,既是企业67年"产业报国"初心的当代诠释,更是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生动注脚。